湖北日报报道:荆门 春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九成
发布时间:2022-06-01 02:59:37 作者:admin 来源: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适时播种。摄于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 (通讯员 卓兵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汪彤 通讯员 项媛
5月下旬,荆门市钟祥市石牌镇,两部“夏种大片”正在两个村庄同步上演:彭墩村,带有水稻侧深施肥装置的高速智能插秧机在水田里快速“行走”;真武村,新引进的大豆玉米一体播种机在旱地里轰鸣驰骋。
“往年这个时候,种植大户最头疼的是请不到工。今年不愁了!”钟祥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欧斌介绍,高速智能插秧机可边插秧边精准施肥,亩均节省1-2个劳动力成本、节本增效25元-123元,水稻产量同时提高1.7-8.6%。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将传统玉米大豆套种模式与机械化、标准化种植相融合,一地两用、一季双收,每亩新增收入约430元。效率和效益双提升,村民种植中稻、玉米、大豆积极性显著提高。
钟祥市拥有耕地近300万亩,今年计划春夏播面积209.24万亩,比上年增加0.97万亩,时间紧、任务重。该市整合油菜轮作和部级绿色高质高效项目,依托新型经营主体,结合当地“一袋米”和“一壶油”工程,采取良种供应、集中育秧、机械栽插、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机械收获等“六统一”办法,一大批新机具、新模式大显身手。
夏种顺利,全年粮食丰收有底气。作为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荆门市今年打出稳粮增产“组合拳”,确保粮食种满种足不空田。
加大政策保障。全面落实种粮补贴、实际种植一次性补贴、政策性保险等政策,已累计发放2021年和2022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8亿元,提振农民种粮增收信心。
促进结构调整。重点落实“京山桥米”种植面积55万亩,推广水稻“一种两收”、再生稻等9种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200万亩以上,在钟祥推广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开展“稻-油”“稻-稻-油”等轮作试点。
推进灭荒复耕。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加快提升撂荒耕地区域基础设施,引导合作社、大户等生产主体,对撂荒的土地进行季节性流转,对复垦的农户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经营模式,稳定提高种植受益,实现546.93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
今日“不误农时”,明日“根深苗壮”。目前,荆门市春夏播达90%左右,正压茬推进14.3万亩夏大豆、18.7万亩夏玉米以及晚播中稻、部分虾稻田中稻的播栽,预计6月上中旬完成。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mtksn/202205/t20220531_415409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