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发布时间:2022-06-22 23:07:49 作者:admin 来源: 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根据江淮流域一代粘虫发生情况,结合全省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网点田间监测结果及气象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二代粘虫全省总体为轻发生。
主要依据:
1.虫源地一代粘虫轻发生,残虫量低。今年一代粘虫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麦区有虫面积为350万亩,发生面积为近10年最小;麦田平均虫口密度0.4头/平方米,同比减少60%。全国防治或兼治面积658万亩,防治后残虫量较低,均在0.3头/平方米以下。
2.迁入始期较常年略早,蛾峰期较晚。截至6月17日,全省3972台高空灯、自动虫情测报灯、性诱捕器、诱蛾器等粘虫监测设备,共有623台诱捕到迁入的一代成虫,分布在43个县份,分布范围与常年相当;始见期为5月19日,早于常年3天。成虫迁入持续时间长,无明显高峰期,主要迁入期在6月7日至16日。
3.成虫迁入量为偏低年份。截至6月17日,诱集到成虫的10台高空灯、30台诱蛾器平均单台累计诱捕量分别为25头、11.8头,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11.5头、1.6头,但较常年分别下降28.6%和79.8%;19台自动虫情测报灯平均单台诱捕量为7.6头,较去年和常年分别下降37.2%和15.6倍;近两年新增设的性诱捕器单台平均诱捕量为5.5头,较去年增加2.4头。总体看,今年各类设备诱蛾总量高于去年,但明显低于常年;雌蛾卵巢剖查,抱卵发育较差。
4.田间诱卵量少,部分县份已见幼虫。双城、穆棱10把谷草平均累计诱卵量为9.7块,平均单块卵粒数为55粒,较常年分别减少32.2%和62.8%。呼兰、五常、密山、桦南、林口、牡丹江市郊、宁安、穆棱、龙江、绥棱、肇东、肇源、杜蒙、海伦等地极个别地块零星见幼虫,虫口密度均在1头/百株以下。
5.气象条件利于粘虫为害。据气象预报,6月下旬至7月上旬,全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气象条件总体利于粘虫发生为害。
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省二代粘虫总体为轻发生,但鉴于粘虫具有集中、隐蔽、局部点片暴发为害的特点,不排除个别谷糜田及草荒较重玉米田块出现较高密度幼虫集中为害的可能。预计我省南部县份田间幼虫主要为害时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东部县份在7月上旬至7月中旬。各地植保部门要继续加强监测点植保员监督管理和指导,持续做好田间幼虫为害普查,准确掌握田块虫情发生动态,分类指导农户及时科学防控,有效控制粘虫可能造成的为害损失。
防治建议:
鉴于今年二代粘虫总体发生程度为轻发生,应重点做好谷糜田和草荒较重玉米田的田间幼虫监测调查,依照防治指标科学确定应防地块,避免盲目打药;对达到防治指标的地块,要抓住暴食为害期前(多数幼虫3龄期),及时喷药防治。
田间幼虫调查方法:取长条形白色塑料布(板),铺于垄沟,双手将垄沟两侧植株和杂草向塑料布(板)上倾斜拍打数次,震落幼虫,然后扒开行间,仔细检查计数震落的低龄幼虫。考虑低龄幼虫漏查率较高,可将查到的低龄幼虫数乘以3作为预估实际发生虫量。防治指标:二代幼虫在玉米、高粱田平均2头/株,小麦、谷糜、水稻田20头/平方米。
药剂防治:在粘虫卵孵化初期,或玉米田低龄幼虫(1龄~2龄期)集中在田间杂草上为害时,可对田间杂草喷施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印楝素、球孢白僵菌等生物药剂。化学药剂可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粘虫进入4龄暴食期后,抗药性将大幅度增强,施药剂量应适当加大。水稻田不可使用菊酯类农药,高粱田避免使用有机磷类农药。飞机航化作业,每亩喷液量需保证在1.5升以上。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nysc/zzy/202206/t20220620_83064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水稻负泥虫发生趋势预报
下一篇:我省一代草地螟轻发生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