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架”农文旅发展之桥 “融”乡村振兴之路
发布时间:2022-09-17 00:06:46 作者:admin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近年来,仁寿县从乡村实际和市场需求出发,充分发挥重点乡镇的区位、资源、文化优势,推进乡村旅游特色化、集群化、产业化发展,形成个性突出、互为补充的产业布局,走出了一条“文化惠民服务落到实处、乡村特色旅游高水平发展、农村电商机制流畅运转”的融合之路,不断提升城乡融合水平。 一、以文化下乡为“媒”供给下沉架起文化赋能之桥 乡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根基与精神命脉,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要注重培塑文化精神,创新继承文化基因,激荡乡村振兴的发展活力。 居住在仁寿县曹家镇东联村的群众不难发现,随着家乡的梨产业越来越兴旺,游客越来越多,“梨文化”被提及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了。加强“梨文化”提引促振兴,东联村不仅设置道德讲堂、文明义仓、古梨膏坊、志愿服务站等板块,还以梨为媒,打造300米文化长廊,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百年梨乡文化,培育涵养文明新风。如今,许多前往东联村的游客,不仅仅被当地的梨花美、梨子甜所吸引,也被当地浓厚的文明气息所打动。 一是注重统筹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优质性,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仁寿县多措并举,让文化“下乡”,让群众精神“富”起来。二是大力实施乡镇文化巡演“百千万”工程,即到乡镇演出上百场次、行千里田间小路、惠及数十万群众。仁寿大舞台围绕乡村振兴等活动主题在全县各乡镇先后开展“凝心聚力乡村振兴”“兴乡村共文明”等主题惠民演出,让艺术“舞起来”。三是创作反映仁寿地方特色文艺作品百余件,歌曲《仁寿等你来》《仁者寿》《喊起号子朝前闯》等经典作品脍炙人口,大力弘扬仁寿精神;围绕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创作的《寻味乡愁》《仁寿欢迎您》等文艺作品,反映了城乡新气象、新面貌和新成果,奠定了坚实的乡村振兴文化基础,让文艺作品“亮起来”。四是成立“金石合唱团”“文化志愿服务小分队”,定期开展走基层文化帮扶活动。加强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将镇乡(街道)综合文化站和具备条件的社会机构纳入分馆,打通文化资源输送渠道,开展“点单式”公共文化服务,根据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化服务,文化服务由“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转变,让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到基层,实现资源共享,让文艺作品“亮起来”。 二、以顶层规划为“导”营销先行架起旅游增效之桥 “农文旅”并不仅仅是农业、文化和旅游的简单叠加,而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旅游休闲为形态,乡土文化为灵魂,挖掘乡村的深层价值,在乡村原有的基础上做创新。 一是不断挖掘乡村资源优势。仁寿县突出“生态、欢乐、健康、智慧”乡村旅游特色,紧抓“5678”综合交通网络无缝对接成都的区位优势,丰富县域旅游产品业态、提升乡村旅游建设品质,释放旅游发展要素,引领全县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二是构建“一环一核两区”文化旅游产业布局。编制《仁寿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依托仁寿历史文化底蕴,以县城为中心打造都市旅游区;依托天府仁寿大道、红星路南延线等干道建设全域贯通的旅游大环线;依托两湖一山,打造主题乐园文化、时尚休闲文化的环成都高端乐游区;依托五龙山、洪峰湖等资源,建设南部农旅康养区。 三是强化特色农旅品牌营销策略。编制《仁寿旅游品牌推广方案》和仁寿美食地图,激发特色产业优势,释放农业产业潜能。打造文宫枇杷节、曹家梨花节等乡村旅游节会、赛事,举办仁寿县乡村旅游季推广活动,逐步提高旅游知名度。仁寿县2022年上半年接待乡村游客10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约15亿元。 四是培育休闲农业市场经营主体。持续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扶持和引导,带动农民工及农民企业家返乡投资农业休闲观光、创意农业、餐饮民宿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积极申报省级乡村文旅能人,筹办乡村旅游人才培训。 三、以畅通机制为“引”紧扣市场架起助农增收之桥 “农产品通过电商进行销售,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扩大销路,是如今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仁寿县禄加镇中合村的蔬菜水果产业基地内,该村党总支书记黄朝松介绍,从2021年开始,村上开始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当地的土鸡、土鸭、蔬菜、水果等。蔬菜从采摘到送到消费者手中,不会超过24小时,完全保证了新鲜与生态,在村里,经常都能见到村民们采摘、打包新鲜蔬菜的忙碌身影。 下一步,中合村还计划发展可视化农业,让消费者能看到蔬菜的种植、采摘、打包等过程,以科技手段吸引更多消费者,让农业村也能变成“网红村”。 近年来,仁寿县坚持以构建“24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前进方向,借势文宫枇杷园、曹家百年梨乡、褚橙庄园、橙色田园等产业项目建设,搭乘乡村电子商务便车,探索“产业基地景区化、产品销售线上化”之路。 一是出台电商扶持政策激发市场活力。印发《仁寿县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奖补方案(试行)》,设立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加大电商经营主体奖励扶持力度,持续激发电商市场活力,不断优化电商发展环境,带动电商经营主体增收。 二是创新“直采直销”模式结成帮扶对子。鼓励各类电商应用主体大力开展“电商+企业(合作社、个体)+农户”等直采直销模式,借力京东、淘宝等平台进行销售。今年以来,四川田夫农业有限公司等重点电商企业在该县6个乡镇、10余个村(社区)以及仁寿县中盛禾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仁寿铧锐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搭建起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直接向农户采购农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水果,助农增收。 三是推广“互联网+旅游”模式创新宣传手段。文宫镇采用“互联网+枇杷节”模式,在京东商城仁寿特产馆网上直销文宫枇杷,枇杷48小时直达、网上整点秒杀、团购优惠等活动精彩纷呈,线下配合网上枇杷节在文宫镇举办精彩的文艺演出、枇杷采摘、游园、摄影、品果等活动,持续扩大文宫枇杷品牌影响力。曹家镇坚持“做美梨花、做甜梨膏、做香梨宴”的理念,以节会为载体,搭建网络宣传平台,深度打造以梨产业为主导,集采摘、观赏、体验为一体的“曹家梨”乡村旅游品牌,旅行团合作,多路径吸引游客前往。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2/9/16/51d8f480267d40a19140cbba0774151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