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种植关注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种植服务

周至:认真做好小麦春季植保管理工作

发布时间:2024-03-03 10:41:43 作者:admin   来源: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春管正当时,夏粮丰则全年稳。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冬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期。但受去年秋淋影响播期拉长,导致晚播弱苗面积较大。12月中旬气温骤降,小麦进入越冬期较常年偏早,冬前化学除草和冬灌面积小,晚播弱苗冬前生长量不足、叶龄偏小、群体不够。入冬以来全县出现3次大范围强降温雨雪天气,有效补充了土壤墒情,立春后气温持续偏高,小麦苗情转化升级明显加快。因此,今年春季田间管理应以“促弱稳壮、构建群体、分类管理、增穗增粒”的总体原则,围绕“早、管、防”三字要求,做好春季管理,防灾减灾,突出“防”字夺丰收,为小麦生产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各镇街农办(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主动作为,切实抓好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全力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做好春季麦田化除和病虫应急防治,确保夏粮生产安全。为此,周至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建议认真做好如下春季小麦田间植保管理工作:

  一、预防“倒春寒”。冬小麦拔节期后对低温寒流敏感,春季“倒春寒”天气早发常发,且有延迟趋势。在来临前,可及时进行灌水,调节近地面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可喷施叶面肥,如尿素1公斤左右(兑水浓度1%~2%)/亩或磷酸二氢钾50~100克(兑水浓度0.1%~0.2%)/亩,配合使用0.136碧护3~5克/亩或5%氨基寡糖素100毫升/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提升小麦抗寒能力。冻害发生后要及时调查受冻程度,及早浇水追肥,一般亩施尿素8~10公斤左右;受冻比较严重的旺苗,先轻压再划锄,顺麦搂地,去除枯叶减少消耗,保存营养,促进春季新生叶早生快发,减轻灾害损失。

  二、实施春季化除。根据近期监测调查,全县平均亩有杂草9.7万株,最高田亩有杂草28.6万株;麦田杂草优势种阔叶类主要为播娘蒿、猪殃殃及荠菜、繁缕、婆婆纳等,禾本科主要为野燕麦、多花黑麦草及蜡烛草、节节麦等。全县麦田杂草发生呈现总体中等发生,部分田块偏重发生的态势。我县冬前杂草化除面积不大,在小麦返青后拔节前,应及时对冬前未进行化除的麦田,返青后选择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8-10℃以后,天气晴好的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低温寒潮天气前后严禁施药。根据麦田杂草类型,选择适宜药剂进行防治:阔叶型杂草为主的麦田药剂亩用40%唑草酮4~5克、70.5%二甲·唑草酮35~40克、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5克/亩或55%苯·唑·二甲钠40~50克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60~70毫升、20%啶磺·氟氯酯水分散粒剂7克/亩或3%甲基二磺隆25~30毫升等;禾、阔杂草混合发生田块,如果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二者防治适期一致或重叠,可选用上述阔叶除草剂和禾本科除草剂间隔7-10天单独使用,对水30-45公斤均匀细致周到喷雾。要注意安全用药、防止药害及飘移邻近敏感作物。

  三、开展应急防治。当前主要病害是小麦条锈病和茎基腐病、病毒病等,麦蚜和麦蜘蛛等虫害偏轻发生。小麦茎基腐病和病毒病等抓好返青期有利时机,对准发病的小麦茎基部喷施药液,可选用丙硫菌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等,兼防小麦纹枯病和根腐病;条锈病坚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和“打点保面”的策略,药剂可选用戊唑醇、氟环唑、三唑酮、苯醚甲环唑等;红蜘蛛发生严重的麦田使用哒螨灵或噻嗪酮防治,压低病虫发生基数,推荐使用高效施药器械,如植保无人飞机控制好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开展应急防治。

  四、筹划“一喷三防”。为确保小麦生长中后期正常健壮生长,筹划做好“一喷三防”工作,通过防病虫及防早衰、防干热风、抗倒伏,增加千粒重从而稳产夺丰收的目标,使用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喷施控制条锈病、赤霉病和穗蚜为主,兼防吸浆虫、白粉病和红蜘蛛等危害,将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确保小麦生产安全稳产夺丰收。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zbjs7155/20240229/983599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种植关注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种植关注网 zzg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20

联系电话:010-53387132 15311203816 010-56212746 15311203807 010-56212739
监督电话:1326973820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