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7-17 13:57:35 作者:207-wanghuiliang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乡村振兴工作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近年来,柳州市各县区立足乡村资源,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
在柳城县社冲乡社冲村西盘龙屯的辣椒田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穿梭在翠绿的枝叶间,手指快速地采摘着螺旋状的螺丝椒,不一会儿,筐里就堆得满满当当。柳城县社冲乡社冲村西盘龙屯种植户周陆军告诉记者,这片螺丝椒每天都能收获2000斤。“每天基本上都要15-20个工人,我们这里地租是1200元一亩一年,一批辣椒连租地的费用、人工机耕费、化肥、地膜还有秧苗,以及管理和打药,大概成本是4500元一亩。”

靠着精细化管理,周陆军种植的螺丝椒亩产值突破万元大关。这些色泽鲜亮、果型饱满的螺丝椒,每天都会通过运输车准时送到柳州市海吉星市场,成了商户们争相采购的“香饽饽”。
周陆军说,螺丝椒产量一般是6000到8000斤一亩,朝天椒品种一般是在3000到3500斤一亩。“螺丝椒目前销到柳州海吉星批发市场的批发价是1.3元到1.6元每斤。销路不愁,主要是辣椒品质要好。”
周陆军介绍,螺丝椒采摘期能一直持续到年末。今后,社冲乡将继续在技术培训、产销对接等方面加大力度,鼓励更多农户像周陆军一样,在特色种植领域探索致富新途径,让一片片椒田成为乡村振兴的“火红引擎”。
走进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镇兴隆村古盆屯,只见层层叠叠的桑树林绿意盎然,蚕农在自家蚕房里忙碌着,开始了今年第三批种桑养蚕工作。
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镇兴隆村古盆屯村民蓝影莲说:“一直是养四张,有时多点有时少点,一张得100斤左右。”
蓝影莲介绍,这个蚕房内的蚕宝宝正是“猛涨期”,每天要吃十几袋桑叶。在另外一个蚕房内,蚕宝宝已经“吃饱喝足”,正努力往方格蔟上爬,寻找自己的住所吐丝结茧。
古盆屯村民蓝正业告诉记者,他一年能养10批蚕茧,每斤蚕茧30元左右,有老板会来这里收茧。
据了解,养蚕周期短,变现快,成为了古盆村村民眼中“短平快”的黄金产业。目前,古盆屯桑树种植面积800多亩,全屯依靠种桑养蚕收入达450万元,桑蚕养殖户数达65户,户均年收入约6万元。